摘要:
目的:探讨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Ⅰ~Ⅲ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Ⅰ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2例,Ⅲa期2例.病理分型:鳞癌16例,腺癌4例.以上诊断均经过病理学证实.平均年龄55.67岁(32岁~65岁).A组病例行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nverse Planning Simulated Annealing(IPSA)技术进行剂量优化设计,B组病例行三维适形后装放射治疗.A、B组患者均采用3根施源器,进行腔内照射并同步箱式四野等中心外照射,剂量为46 Gy/23次.依据曼彻斯特剂量学系统,给予A点(宫口上2 cm,官腔中轴线左右旁开2 em处为A点位置)处方剂量6 Gy/次,照射次数5次,2次/周.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受量,放射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均好于B组患者.患者0.5年~1.0年的肿瘤局部和区域控制率:A组患者分别为96% (95% CI,85%~99%)和95% (95% CI,81%~99%).B组患者局分别为93%(95% CI,85%~99%)和92%(95% CI,81%~99%).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受量:A组患者的直肠、膀胱最大受量比B组患者小约35%.A组患者的直肠、膀胱75%处方剂量受照体积V75约只为B组患者的二分之一.放射性并发症:RTOG 1级反应:A组患者为1例,B组患者为6例.RTOG 2级反应:A组患者为0例,B组患者为3例.RTOG 3级反应:A组患者为0例,B组患者为1例.近期疗效:在A、B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几乎所有患者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CR+PR)均为92%以上.结论: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具有近期疗效明显,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好,危及器官受量低,放射性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