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摘要:
目的:探讨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的技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Ⅰ~Ⅲ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Ⅰ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2例,Ⅲa期2例.病理分型:鳞癌16例,腺癌4例.以上诊断均经过病理学证实.平均年龄55.67岁(32岁~65岁).A组病例行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nverse Planning Simulated Annealing(IPSA)技术进行剂量优化设计,B组病例行三维适形后装放射治疗.A、B组患者均采用3根施源器,进行腔内照射并同步箱式四野等中心外照射,剂量为46 Gy/23次.依据曼彻斯特剂量学系统,给予A点(宫口上2 cm,官腔中轴线左右旁开2 em处为A点位置)处方剂量6 Gy/次,照射次数5次,2次/周.对比分析A、B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受量,放射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和均匀性均好于B组患者.患者0.5年~1.0年的肿瘤局部和区域控制率:A组患者分别为96% (95% CI,85%~99%)和95% (95% CI,81%~99%).B组患者局分别为93%(95% CI,85%~99%)和92%(95% CI,81%~99%).危及器官(直肠、膀胱)受量:A组患者的直肠、膀胱最大受量比B组患者小约35%.A组患者的直肠、膀胱75%处方剂量受照体积V75约只为B组患者的二分之一.放射性并发症:RTOG 1级反应:A组患者为1例,B组患者为6例.RTOG 2级反应:A组患者为0例,B组患者为3例.RTOG 3级反应:A组患者为0例,B组患者为1例.近期疗效:在A、B组患者放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几乎所有患者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CR+PR)均为92%以上.结论: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具有近期疗效明显,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好,危及器官受量低,放射性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
推荐文章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体模
电离室
胶片
剂量学验证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研究
鼻咽癌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乳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与临床剂量实测比较
乳腺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定角调强技术
热释光剂量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妇科肿瘤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和疗效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危及器官 放射性并发症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医学放射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87-4490
页数 分类号 R737.3|R81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02X.2013.06.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妇科肿瘤
后装逆向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危及器官
放射性并发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月刊
1005-202X
44-1351/R
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1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