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采用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与不经伤椎固定治疗的56例下腰椎骨折,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46岁,平均41.5岁.损伤部位:L327例,L16例,L513例.按AO分型:A1.2型6例,A3.1型29例,A3.2型9例,A3.3型12例.载荷评分5~8分,平均6.3分.脊髓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采用椎弓根螺钉不经伤椎固定27例,经伤椎固定29例,两组患者均选择性进行单节段植骨融合.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随访过程中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马尾神经恢复情况.采用 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的恢复差异.结果:所以患者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25.8个月.不经伤椎固定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棒松动,其余未出现内松动或断裂现象.在术后Cobb角矫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不经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经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1例(78%),经伤椎固定组植骨融合27例(93%)(P<0.05).在局部疼痛评分上,经伤椎固定组优于不经伤椎固定组(P<0.05),而在工作状态的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不经伤椎固定,经伤椎固定治疗下腰椎骨折能够获得较高的植骨融合率,同时能更好的维持脊柱矫正度,是下腰椎骨折后路治疗的较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