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的效果.方法 从2009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87例,男性6例、女性81例,年龄16 ~42岁;术前标记a、b、c、d、e点(a点为泪湖最内侧端在内眦赘皮上的投影点,b点为内眦赘皮和下睑皮肤的交界点,d点为泪湖最内侧端点,e点位于与睑缘平行的重睑切口线上,c点为重睑切口线与a点向上45°延长线的交点),连接e、c、a、d各点,作为手术切口线,手术依标记线切开,于眼轮匝肌表面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内眦韧带,5- 0丝线折叠缝合缩短内眦韧带,7- 0无损伤线缝合皮肤.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42例,并与同期的反向"Z"成形术效果对比,改良Park′s法病例术后两内眦间距离缩短明显、睑裂加长、泪阜显露适中、眦角自然、外形美观,未见内眦赘皮复发和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改良运用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眼睛形态好,瘢痕不明显,患者容易满意,适合除倒向型外的所有内眦赘皮的矫正.
推荐文章
改良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48例分析
内眦赘皮
Z 成形术
内眦韧带
重睑成形术
应用改良“Y-V”切口行内眦赘皮矫正术
改良
內眦赘皮
矫正
瘢痕
内眦赘皮手术的治疗进展
内眦赘皮
手术
整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运用改良Park's法矫正内眦赘皮87例
来源期刊 转化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改良Park's法 内眦赘皮 矫正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22
字数 22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3097.2013.01.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7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改良Park's法
内眦赘皮
矫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转化医学杂志
双月刊
2095-3097
10-10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2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