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导管造影在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共5枚)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其中3枚为前交通动脉瘤;1枚为后交通动脉瘤;1枚为脉络膜前动脉瘤.采用微导管手推造影法介入治疗.结果 5枚颅内微小动脉瘤均予单纯弹簧圈栓塞,其中1枚应用水凝胶膨胀圈;另4枚应用单纯裸圈.5枚均顺利栓塞,无栓塞并发症发生.随访6月~1年无复发.结论 微导管造影法介入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可确定微导管远端在动脉瘤腔内的位置,决定是否继续治疗,该方法在技术上是可行和有效的,但其安全性,长期疗效和耐久性仍需大宗病例来验证.
推荐文章
微小动脉瘤17例的介入治疗
微小动脉瘤
介入治疗
疗效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临床分析
微小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弹簧圈
支架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颅内微小动脉瘤
破裂
介入治疗
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探讨
微小动脉瘤
介入治疗
弹簧圈
栓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导管造影盲填法介入治疗微小动脉瘤
来源期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微导管造影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脑血管病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5,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51.1
字数 24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7770.2013.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海秋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5 152 4.0 12.0
2 俞向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6 172 4.0 13.0
3 姚建社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5 169 4.0 13.0
4 浦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0 28 3.0 5.0
5 羊正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9 35 3.0 5.0
6 缪伟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4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小动脉瘤
介入治疗
微导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2-7770
32-1727/R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28-316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80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