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256层CT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2种方式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95例患者随即分为A组和B组.A组:49例,于监控层面降主动脉感兴趣区内CT值达阈值后计算机自动触发扫描,B组:46例,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升主动脉对比剂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充盈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测量对比剂增强水平.统计分析2组的图像质量、记录监控时间及对比剂增强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7±0.13和4.49±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控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4.02±2.07)s和(12.34±1.72)s.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和左旋支远段平均CT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均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手动触发技术更省时,能够减少辐射剂量.
推荐文章
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源128层CT自动毫安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成像
低剂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自动毫安技术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动跟踪与手动触发技术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实用放射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成像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影像技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44-18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22.1+22|R814.42
字数 26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671.2013.11.03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
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放射学杂志
月刊
1002-1671
61-1107/R
大16开
西安市环城南路西段20号海联大厦6层605室
52-9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106
总下载数(次)
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