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关注20世纪80年代“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回归文学理论界这一现象,并从三个层面展开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最高标准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的理论阐释情况:(一)对“政治标准”运用于文学领域的不同意见,(二)人性、人道主义讨论与文艺思想的解放,(三)反映论文学观的坚守与“审美”范畴的初步浮现.本文认为当下的文学理论界站在21世纪回顾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的这段文学理论史时,除了看到当时的知识界急切渴求在文学批评中以审美标准取代政治标准,并将其叙述为文学理论重新陷入审美与政治二元对立的思维惯式的过程以外,也不应当忽略这一段理论史在意识形态重塑的层面所贡献的才智.区分“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回归过程中,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自律性的发展要求与文学批评参与意识形态重塑的两个不同层面,或许是评判这一段理论史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的问题.
推荐文章
意识形态结构与军队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意识形态
结构分析
军队意识形态
安全启示
江泽民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探析
江泽民
意识形态建设
思想理论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高校
新媒体
意识形态建设
挑战
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及路径
自媒体时代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建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意识形态建设性视野中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回归
来源期刊 华中学术 学科
关键词 美学观点 史学观点 政治标准 人学 反映论文学观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4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941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娜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10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美学观点
史学观点
政治标准
人学
反映论文学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学术
不定期
978-7-6522-4099-0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