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电渣熔铸ZG06Crl3 Ni4Mo后的凝固组织及不同位置的二次枝晶间距,以及电渣熔铸前后不同位置夹杂物的数量、尺寸、形貌、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渣熔铸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致密均匀,无疏松、气孔等低倍缺陷.电渣熔铸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二次枝晶间距最大值为44.98 μm,最小值为31.13 μm,明显小于电极中的二次枝晶间距.电渣熔铸过程有利于减小二次枝晶间距,提高组织致密性与均匀性.电渣熔铸锭中夹杂物在面积百分比、最大当量直径和平均直径上均明显小于电极中的夹杂物,电渣熔铸去除夹杂物的效果明显.
推荐文章
电渣熔铸ZG06Cr13Ni4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研究
电渣熔铸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力学性能
马氏体不锈钢真空热处理表面质量优化研究
马氏体不锈钢
热处理
氧化增碳
表面质量
马氏体不锈钢上充泵的去污研究
上充泵
马氏体不锈钢
放射性去污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低温渗碳层腐蚀行为研究
马氏体不锈钢
低温渗碳
极化曲线
阻抗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渣熔铸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内部质量研究
来源期刊 材料与冶金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渣熔铸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凝固组织 夹杂物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电渣冶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F03.1
字数 23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周华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37 1858 23.0 32.0
2 耿鑫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7 160 8.0 11.0
3 刘福斌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5 145 7.0 10.0
4 董艳伍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9 101 7.0 8.0
5 李花兵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33 294 10.0 16.0
6 陈瑞 27 89 6.0 8.0
7 宋照伟 13 54 5.0 7.0
8 冯浩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11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渣熔铸
低碳马氏体不锈钢
凝固组织
夹杂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与冶金学报
季刊
1671-6620
21-1473/TF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东北大学114信箱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5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