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中国南海深水钻井隔水管面临的触底事故风险,建立了深水钻井隔水管触底事故力学分析模型,并以某深水浮式钻井平台隔水管触底事故为例进行隔水管触底力学特性分析和事故分析,确定触底后隔水管回收作业窗口.力学特性分析和事故分析结果表明:触底后隔水管呈悬链线形状,隔水管弯矩和等效应力的最大值均发生在下挠性接头处;触底后隔水管顶部和底部的弯曲变形较为严重,上下挠性接头转角较大,导致平台月池、张紧器和下挠性接头损坏,若平台继续向浅水区漂移,可能发生隔水管断裂.触底后回收隔水管时,必须保证平台位移和隔水管提升高度在作业窗口内,否则会导致隔水管断裂或进一步损坏隔水管底部总成;隔水管脱离海底后不再移动平台并继续回收作业.
推荐文章
海洋深水钻井隔水管动力分析
深水钻井
隔水管
有限元法
动力分析
海洋深水钻井隔水管变形及载荷分布规律研究
深水钻井
隔水管
变形
载荷分布
强度
南海深水钻井隔水管设计与作业技术
深水钻井
隔水管设计
系统配置
作业窗口
限制准则
中国南海
深水油气
国外深水钻井隔水管发展现状及主管性能分析
焊管
钻井隔水管
力学性能
断裂韧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台风条件下深水钻井隔水管触底事故分析及对策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台风 深水 钻井 隔水管 触底事故 事故分析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8-7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52
字数 3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98/PED.2013.06.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秀全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35 269 9.0 15.0
2 陈国明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253 2481 24.0 31.0
3 畅元江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77 904 18.0 25.0
4 许亮斌 52 439 13.0 18.0
5 张磊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292 1303 19.0 27.0
6 刘康 中国石油大学海洋油气装备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21 169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11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2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9(2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台风
深水
钻井
隔水管
触底事故
事故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