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w6.7(Ms7.0)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发布了地震速报参数.该文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97个台站的资料对地震速报参数进行了修订,得出:四川芦山Mw6.7地震的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8时2分47.5秒(世界时间0时2分47.5秒),震中位置为30.30°N、102.99°E,震源深度17 km.该地震的面波震级为Ms7.0,短周期体波震级为mb6.0,中长周期体波震级为mB7.0;利用波形反演的方法计算了震源机制解,得到的最佳双力偶解的参数分别为节面Ⅰ:走向17°/倾角48°/滑动角80°;节面Ⅱ:走向212°/倾角43°/滑动角101°,矩震级为Mw6.7.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本次地震为面波震级Ms7.0,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发布为矩震级Ms6.6.为了消除这种差别,建议我国也应将矩震级作为对外发布的首选震级,使震级的发布与国际接轨.
推荐文章
芦山Ms7.0地震与Northridge Mw6.7地震地表变形场对比研究
芦山地震
Northridge地震
震前变形背景
GPS同震位移
2013年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一致性的时空变化
芦山Ms 7.0地震
余震序列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机制一致性
四川芦山2013年Ms7.0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芦山Ms7.0地震
双石-大川断裂
龙门山断裂带
地裂缝
逆冲断坡
2013年四川芦山Ms7.0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
Hypo2000
HypoDD
联合定位
芦山余震序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w6.7(Ms7.0)地震参数的测定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参数 震级 震源机制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2-660
页数 9页 分类号 P315.3
字数 41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3782.2013.05.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任枭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4 23 3.0 4.0
2 刘瑞丰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1 170 6.0 12.0
6 张立文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5 24 3.0 4.0
7 韩雪君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5 20 2.0 4.0
8 陈运泰 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16 208 6.0 14.0
9 邹立晔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10 24 4.0 4.0
10 梁建宏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7 19 3.0 4.0
11 陈宏峰 中国北京100045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6 27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27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3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芦山地震
地震参数
震级
震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