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循环伏安法将聚苯并咪唑和漆酶的复合物共沉积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的漆酶基电极在O2气饱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催化还原电流,实现了无媒介体的酶-电极间直接电子迁移,电极静止时氧还原起始电位为645 mV,近于漆酶活性位T1的式电位580 mV,而极限扩散催化电流密度可达318.5×10-6 A/cm2.但由于O2气在致密的固酶导电聚合物修饰层中扩散不够快(扩散系数只有在溶液中的1.25%),导致电极以较高速度旋转时极限扩散催化电流密度仅仅增加到1×10-3 A/cm2.根据静态时极限催化电流密度求算得到的固定漆酶催化氧还原平均转化率为21.7/s.这种漆酶基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长期使用性(储存10 d后催化活力仍然保持了初始值的80%以上),在人体生理温度和弱酸性条件下具有最佳催化活力.这种漆酶基电极作为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检测限低(0.5 μmol/L),灵敏度高(71.1 μA·L/mmol),且对O2具有良好的亲和力(KM=89.9 μmol/L).
推荐文章
介体型电流式酶传感器中电子媒介体的研究进展
电子媒介体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氧化还原聚合物
5-硝基苯并咪唑酮在铜网电极上还原制备5-氨基苯并咪唑酮
铜网电极
电化学还原
5-硝基苯并咪唑酮
5-氨基苯并咪唑酮
电解液循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苯并咪唑-漆酶复合物修饰电极无电子递媒介体催化氧还原性能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漆酶 苯并咪唑 导电聚合物 氧还原反应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6-443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29.8
字数 67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5.2013.2027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粟智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45 470 10.0 14.0
2 曾涵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2 106 5.0 7.0
3 龚兰新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2 119 6.0 8.0
4 赵淑贤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2 6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漆酶
苯并咪唑
导电聚合物
氧还原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