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杂红368(原名“H368”)是以LC0301 A为母本、“991 R”为父本,三系法配套制种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皮骨比高、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晚熟型杂交红麻新组合。茎红色,圆滑光泽,掌状深裂叶,茎杆直立较硬上下粗细较均匀,苞叶5片,花萼7片,花冠黄白色。在2009-201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株高426.07 cm、茎粗1.93 cm、纤维鲜皮厚度1.42 mm、笨麻率18.85%、干皮出麻率62.96%,其平均纤维产量4456.20公斤/公顷,比对照福红951增产25.32%,位居第一。在2010年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079.19公斤/公顷,比对照增产23.65%,位居第一。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15天后病指为14.00,45天后病指为12.73,为高抗炭疽病,属于高抗类型。纤维支数315支,强力35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
推荐文章
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18的选育
红麻
杂种优势
超高产
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05的选育
红麻
杂种优势
高产
纺织造纸兼用
红麻超高产型杂交组合的研究
红麻超高产型
杂优组合
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
双季杂交晚粳稻
超高产
群体特征
氮素吸收利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68的选育
来源期刊 中国麻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麻 杂交 超高产 选育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84,291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63.5
字数 337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98 985 17.0 28.0
2 陈安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58 286 9.0 14.0
3 李德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78 345 10.0 15.0
4 唐慧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46 279 8.0 15.0
5 李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148 896 15.0 26.0
6 黄思齐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31 76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麻
杂交
超高产
选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麻业科学
双月刊
1671-3532
43-1467/S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咸嘉湖西路348号
42-28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8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