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P3HT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材料PCBM共混的体异质结结构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空穴载流子迁移率低而限制了P3HT:PCBM功能层厚度,从而影响了器件对入射光的吸收.在聚合物功能层内引入金属纳米颗粒可以利用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增强器件内电场并改善器件的光吸收.本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方法模拟得到了聚合物功能层内包含了直径为50 nm纳米银球并且球间距为50 nm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在波长分别为400 nm和500 nm照射时的二维光电场分布以及入射角分别为15?,45?,60?时包覆纳米银聚合物功能层横截面内的光电场强度分布;计算得到了银纳米颗粒尺寸分别为10 nm,20 nm和50 nm时以及分布在空穴传输层PEDOT:PSS的纳米银器件的光吸收;并计算了斜入射时包覆纳米银的聚合物功能层光吸收.理论分析表明:聚合物功能层加入纳米银球后,因为纳米银球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使入射光在功能层内散射增强而使器件内的光电场重新分布;直径较大的纳米银颗粒能产生大角度的光散射,更有利于聚合物功能层对光的吸收.这里,基于有机银盐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并制备了银等离子体增强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结构为:glass/ITO (~100 nm)/PEDOT:PSS (40 nm)/P3HT:PCBM (~100 nm)(nano-Ag)/LiF (1 nm)/Al (120 nm).该器件与平板器件的性能对比实验证实:通过在聚合物功能层内上引入纳米银颗粒可以有效增加器件光吸收并改善器件电学性能,器件外量子效率在520 nm处最大增加了17.9%.
推荐文章
纳米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吸收层能量转换效率研究
纳米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
吸收层
能量转换效率
材料制备
结果分析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
太阳能电池
缓冲层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纳米粒子
表面等离子体
太阳能电池
缓冲层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光吸收
真空蒸发法
银纳米颗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银增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研究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纳米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年,卷(期) 2013,(19) 所属期刊栏目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8-4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2.1972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力军 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34 140 6.0 11.0
2 李学生 15 65 4.0 7.0
3 李进 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40 206 7.0 13.0
4 高忙忙 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21 37 4.0 4.0
5 李国龙 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13 17 3.0 3.0
6 梁森 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17 35 4.0 5.0
7 袁海雯 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