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汶川和芦山地震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频繁发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最为常见,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的深切河谷地区以及四川地区周围山地.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以地表大量松散固体为物质来源,以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和暴雨洪水为动力条件,由此形成巨大的灾害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严重后果甚至极大地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四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评估,因害设防,分层防御.
推荐文章
四川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及灾害特征初探
芦山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遥感调查
空间分布
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对比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地表破裂特征
水系侵蚀作用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震后减灾对策经济学分析
汶川地震
山地灾害
危险性评价
最优成本模型
经济
“4·20”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预测评价
芦山地震
滑坡
快速评价
预测
敏感性
逻辑回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汶川和芦山地震浅析四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
来源期刊 震灾防御技术 学科
关键词 震害特征 次生灾害 分布特点 应急处置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分析预测实用技术——芦山地震专题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4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525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微微 10 3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害特征
次生灾害
分布特点
应急处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震灾防御技术
季刊
1673-5722
11-5429/P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