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主要使用无机材料.近年来有机物电极材料虽有报道,但这些材料大都比容量低、倍率性能差.本文介绍一类新型有机金属配合物聚吡咯-过渡金属-氧储锂材料的合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结合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这类材料呈现多层结构特征,层内稳定的过渡金属-吡咯N的配位作用及循环过程中层间过渡金属-氧键的可逆断裂和结合使该类材料具有很高的储锂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且聚吡咯导电网络使得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这类新材料将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高比容量负极材料.
推荐文章
后过渡金属Ni配合物/甲基铝氧烷催化丙烯低聚
丙烯低聚
后过渡金属配合物
甲基铝氧烷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析氧反应研究进展
过渡金属氧化物
析氧反应
活性
稳定性
策略
电化学
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3
5-二氯水杨醛
希夫碱
邻苯二胺
过渡金属配合物
合成
荧光性能
聚离子液体基金属配合物对CO2与环氧氯丙烷环加成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
离子液体
金属配合物
CO2
环状碳酸酯
温和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吡咯-过渡金属-氧配合物储锂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电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配合物 聚吡咯 锂离子电池 储锂材料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锂离子和燃料电池近期研究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5-231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立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68 1213 16.0 34.0
2 王兆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3 154 4.0 12.0
3 郭炳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 0 0.0 0.0
4 毛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 0 0.0 0.0
5 孔庆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配合物
聚吡咯
锂离子电池
储锂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化学
双月刊
1006-3471
35-1172/O6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D信箱(化学楼)
34-6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2
总下载数(次)
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