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和地质现象分析3个步骤,逐步还原了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最终结论如下:(1)以古堆积体群整体形貌特征为基础,结合岩性、结构等基本特性,将古堆积体群划分为4个区域;(2)根据古堆积群Ⅱ区的形貌特征假设Ⅱ区物质来自河对岸,继而采用结构特征分析证明了这一假设,结果表明:Ⅱ区物质与河对岸物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物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为典型的泥石流产物;(3)结合区域风化程度、S型转弯、冲积扇、高位静水沉积等地质现象分析,还原了该古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即:Ⅰ区风化程度较严重,年代明显早于其他各区.Ⅲ区、Ⅳ区之间应为古河道,Ⅰ区的形成造成了河流的S形改道,但并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堵江.真正的堵江事件发生在Ⅱ区形成后.Ⅱ区泥石流物质与Ⅲ区、Ⅳ区物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土石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堵江,产生了高位沉积现象.此时江水一部分从古河道流出,一部分从Ⅱ区泥石流物质区向下渗流,最终Ⅱ区物质被掏蚀冲垮,形成了今河道.
推荐文章
金沙江上游特米大型古滑坡的成因及古地震参数反分析
金沙江上游
古滑坡
地震参数
反分析
Newmark法
某大规模堆积体变形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堆积体
变形机理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沙江上游某大型古堆积体群地质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古堆积体群 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滑坡堵江 地质成因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3-249
页数 7页 分类号 P642
字数 41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 33 306 9.0 17.0
2 段庆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 37 538 12.0 22.0
3 赵宇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 42 197 8.0 12.0
4 任爱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岩土所 9 47 4.0 6.0
5 周自梁 4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8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沙江上游
古堆积体群
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滑坡堵江
地质成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