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脑胆碱能系统与组胺能系统影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carotid sinus baroreceptor reflex,CSR)活动,然而二者是否在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水平相互作用,跨转调节CSR,尚不清楚.本文在麻醉Sprague-Dawley (SD)大鼠孤离的一侧颈动脉窦区,通过窦内逐级加压引发CSR和动脉血压变化,经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窦内压(intracarotid sinus pressure,IS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预先在NTS微量注射各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拮抗剂[M1受体拮抗剂哌仑西平(pirenzepine,PRZ)、M2受体拮抗剂美索曲明(methoctramine,MTR)或N1受体拮抗剂六烃季胺(hexamethonium,HEX)]对侧脑室微量注射(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i.c.v.)组胺(histamine,HA)所致CSR变化的影响,以及预先在NTS微量注射组胺能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orpheniramine,CHL)或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cimetidine,CIM)对i.c.v.拟胆碱药毒扁豆碱(physostigmine,PHY)所致CSR变化的影响,以期解析中枢两大系统对CSR是否具有跨转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单独NTS内注射所给剂量的各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或组胺能受体拮抗剂对CSR均无明显作用(P>0.05),也不引起动脉血压水平明显变动;(2)预先NTS内注射PRZ或MTR可部分翻转i.c.v.HA所致的CSR重调定,表现为ISP-MAP关系曲线在高窦压区明显左下移位(P<0.05),ISP-Gain关系曲线在中窦压区显著上移(P<0.05),反射参数平均动脉压变动范围和最大增益加大(P<0.05),最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与饱和压减少(P<0.05),上述效应中PRZ的作用不如MTR的显著(P<0.05),但HEX对i.c.v.HA所致的CSR变化无明显作用(P>0.05);(3)预先NTS内注射CHL或CIM对i.c.v.PHY所致CSR变化的影响,类似于NTS内注射PRZ或MTR对i.c.v.HA所致CSR变化的作用,且CHL的效应强于CIM (P< 0.05).上述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HA所致的CSR重调定机制可能涉及下丘脑-NTS下行组胺能通路,跨转激活NTS的胆碱能系统,经M1、M2受体尤其是M2受体介导而发挥调节作用;侧脑室注射PHY对CSR的重调定,可能通过下丘脑-NTS下行胆碱能通路,跨转激活NTS的组胺能系统,经H1、H2受体尤其是H1受体介导而生效.
推荐文章
钩藤碱对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抑制作用
钩藤碱
颈动脉窦
压力感受器
Bay
K8644
白藜芦醇抑制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白藜芦醇
颈动脉窦
压力感受器
开环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特性
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
logistic函数
神经-体液对家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试验性研究
乙酰胆碱
肾上腺素
减压神经
迷走神经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孤束核胆碱能与组胺能系统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调节的交互作用
来源期刊 生理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孤束核 胆碱能受体 组胺能受体 侧脑室 组胺 毒扁豆碱 Logistic方程 平均动脉压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7-615
页数 9页 分类号 Q463|R331.3|R5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国卿 59 221 9.0 13.0
2 张国兴 18 36 3.0 5.0
3 张玉英 17 129 6.0 11.0
4 胡力旬 1 0 0.0 0.0
5 赵红芬 1 0 0.0 0.0
6 于康英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
孤束核
胆碱能受体
组胺能受体
侧脑室
组胺
毒扁豆碱
Logistic方程
平均动脉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理学报
双月刊
0371-0874
31-1352/Q
大16开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405室
4-157
192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7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93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