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青光眼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06年8月到2009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青光眼患者45例(64只眼),均为首次确诊青光眼即处于病程晚期,予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随诊6个月~3年.对导致纳入患者延误诊断的原因,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1年以上者的眼压、视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延误诊断的原因:误诊为白内障的15例(22只眼),占33.3%;偏头痛10例(11只眼),占22.2%;近视和远视8例(12只限),占17.8%;胃肠炎5例(8只眼),占11.1%;无明显原因及症状的7例(11只眼),占15.6%.2.手术效果:45例(64眼)晚期青光眼病例,均能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无持续性浅前房、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9例(51只眼)随访1年以上,至最后一次复查时,未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Hg的26只眼(51.0%)(1 mmHg=0.133 kPa),加用1~2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21 mmHg的17只眼(33.3%),8只眼(15.7%)行二次抗青光眼手术;视野无明显变化的37只眼(72.5%),视野范围缩小<5°的11只眼(21.6%),视野范围缩小>5°的3只眼(5.9%).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使晚期青光眼的术后眼压降得更低,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较好.晚期青光眼除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并发症外,加强青光眼的普查,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性,与手术本身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