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检测BP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癌组织(研究组)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中的BP1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P1 mRNA阳性率在研究组中为78.3% (47/60),对照组中为20%(4/20),BP1基因在2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9,P<0.05);甲状腺癌各病理类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乳头状癌81.7%(40/49)、滤泡状癌85.7% (6/7)、髓样癌25.0%(1/4);髓样癌分别与乳头状癌、滤泡状癌之间BP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P<0.05);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组中BP1蛋白阳性率为93.3%(56/60),对照组中BP1蛋白阳性率为10.0%(2/20),2组间B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25,P<0.05).国际抗癌联盟(UICC)Ⅰ~Ⅱ期BP1 mRNA阳性率90.9% (40/44),Ⅲ~Ⅳ期43.8%(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2,P<0.05).但BP1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BP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BP1基因的表达与其UICC分期、病理学类型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及淋巴转移无关.
推荐文章
乳腺癌组织中甲状腺受体β1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肿瘤
甲状腺激素受体β
RNA,信使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BP1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BP1
三阴性乳腺癌
非三阴性乳腺癌
免疫组化
CLOCK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LOCK基因
甲状腺乳头状癌
昼夜节律
NIS mRNA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分化型甲状腺癌
钠碘同向转运体(NIS)
放射性碘治疗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P1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甲状腺癌 BP1基因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2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3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3.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学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116 617 12.0 19.0
2 王林古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2 39 4.0 5.0
3 成亮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4 11 2.0 3.0
4 王奇龙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1 0 0.0 0.0
5 张仕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状腺癌
BP1基因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双月刊
1674-6090
11-5807/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6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