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风'向来被看作十八世纪在欧洲流行一时的装饰艺术风格,而同一时期涌现的中国风建筑却极少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的艺术史家和评论家认为这类建筑'华而不实',外形怪诞,无章可循。但这样的批评对德累斯顿的皮尔尼茨堡来说却不适用。这座为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而建的行宫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中国屋顶'。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施工经历了一个世纪,从形态到功能都很完整。本文以中国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为基础,详细分析皮尔尼茨堡主建筑水景楼的特点和设计理念。笔者认为.这一作品与通常意义上的中国风建筑有本质区别:它远非对中国建筑的肤浅摹仿,而是建筑师结合理性与想象对外来风格进行演绎的优秀案例。尽管就建筑来说,'中国风格'在外表形式底下有自身独特的逻辑.无法完全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但是却可以在适当的变异之后找到与当地建筑传统的契合点,从而诞生出新的形式。这是皮尔尼茨堡留给我们的启示。同时,它还见证了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东方文化和艺术的高度热情,具有文化遗产的珍贵意义。
推荐文章
15-18世纪中国瓷器对欧洲酒文化的影响
中国瓷器
欧洲
酒文化
影响
21世纪中国煤化工展望
能源
煤化工
展望
21世纪中国绿色化学与化工发展的思考
绿色
化学与化工
发展
中国
18世纪中国的生态政策与生态经济
18世纪:中国:生态政策
生态经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尔尼茨堡与18世纪德国的中国风建筑
来源期刊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中国风 皮尔尼茨堡 水景楼 中国风建筑 中国建筑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9-557
页数 69页 分类号 TU-09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2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风
皮尔尼茨堡
水景楼
中国风建筑
中国建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半年刊
16开
北京市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