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矿井灾害条件下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只能被动等待救援的问题,提出在硐室内部创建应急逃生新通道的方法,对基于单人救援提升钻孔系统的避难硐室的构建进行研究.以王家岭煤矿永久避难硐室为实例,通过分析国内外紧急避险技术、现场调研、理论研究及方案设计,确定提升钻孔的尺寸、成孔工艺、提升方法及硐室内部系统配备等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王家岭煤矿将构建的基于提升钻孔的避难硐室,可在24 h内实现100人的应急救援提升工作,提高了避难硐室的可靠性.
推荐文章
煤矿软岩避难硐室支护设计分析
煤矿软岩
避难硐室
支护设计
生产安全
金庄煤矿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维护
煤矿
永久避难硐室
硐室设计
西沙河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地面钻孔系统设计
永久避难硐室
地面钻孔
可靠性
君颖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煤矿
紧急避险系统
人员分布
永久避难硐室
硐室设计
位置
容量
装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矿避难硐室提升钻孔系统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紧急避险 避难硐室 救援逃生通道 提升钻孔 提升系统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1
页数 分类号 X9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033.2013.1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龙哲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12 2340 24.0 39.0
2 黄志凌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15 107 6.0 10.0
3 李芳玮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12 89 6.0 9.0
4 陈韬屹 2 12 1.0 2.0
5 李钊源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 12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19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紧急避险
避难硐室
救援逃生通道
提升钻孔
提升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月刊
1003-3033
11-2865/X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九区甲4号安信大厦A306室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82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149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