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水土保持       
摘要: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广泛,沟蚀是导致黑土区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明晰侵蚀沟在黑土区各省(区)的分布特征是沟道治理的前提。以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分布在黑土区范围内的171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应用3S技术获取侵蚀沟数量、面积、长度等信息,分析了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黑土区沟蚀严重,沟壑密度达到0.21 km/km2,耕地广布,降雨及冻融等多重作用造成四省(区)88.67%的侵蚀沟处于发展状态。四省(区)按侵蚀沟数量排序为黑>内蒙古>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数量排序为吉>辽>黑>内蒙古;按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黑>吉>辽,按单位面积内侵蚀沟面积排序为内蒙古>吉>黑>辽,按侵蚀沟长度排序为内蒙古>黑>辽>吉,黑、吉、辽、内蒙古沟壑密度分别为0.12、0.13、0.17、0.38 km/km2。降雨、植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等因素的不同造成黑土区四省(区)侵蚀沟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
推荐文章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模式概述
东北黑土区
侵蚀沟
治理模式
东北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形态及分布特征
侵蚀
遥感
形态特征
DEM
东北黑土区
东北典型黑土漫岗区切沟侵蚀空间格局分析
切沟侵蚀
水土流失
宾县
黑土区
东北漫岗黑土区防护林带分布对浅沟侵蚀的影响
防护林带
浅沟侵蚀
漫岗黑土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省际分布特征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 学科
关键词 侵蚀沟 省际分布特征 东北黑土区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磰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成果专题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69
页数 3页 分类号 S1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昊明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108 1359 19.0 32.0
2 顾广贺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7 57 5.0 7.0
3 钟云飞 12 57 4.0 7.0
4 王岩松 6 50 4.0 6.0
5 王念忠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13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侵蚀沟
省际分布特征
东北黑土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
月刊
1000-0941
41-1144/TV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1980-08-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7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1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