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言:体外心肺复苏技术(eCPR)被证明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难治性心脏停搏的有效方法,但应用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时,其相关预测指标仍不明确。 <br>  方法:我们筛选出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数据库中登记的数据,剔除其中ICD-9诊断编码对应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数据,之后对其进行回顾研究。筛选后的疾病类型按照ICD-9诊断编码归为相互关联的亚类。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与患者死亡率上升密切相关的单变量预测指标。 <br>  结果:研究期间,共1431名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年龄中位数为16岁(2.4,51岁),体重为50kg(12.5,71千克)。其中60%患者为男性,97%的患者接受了静-动脉置管术,86%为经皮进路。各诊断组中常见诊断类型为非创伤性急性呼吸衰竭(15%, n=219),心肌症(13%, n=189),败血症(15%, n=219)及心肌炎(8%, n=113)。患者存活出院率为32%。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拟合优度P=0.52)显示,eCPR有利于提高年轻患者(P=0.04)和插管时间短的患者(P=0.02)的存活率。败血症(OR 3.0,95%可信区间1.5~5.9)与患者死亡率上升相关,而心肌炎则不会引起死亡率升高(OR 0.31,可信区间0.18~0.54)。在使用ECMO组中,神经系统并发症(OR 6.2,可信区间4.2~9.3),肺出血(OR 2.0,可信区间1.1~3.8),血清pH值<7.2(OR 2.3,可信区间1.5~3.7),高胆红素血症(OR 2.2,可信区间1.1~4.3)以及不恰当的心肺复苏(OR 2.3,可信区间1.4~4.0)等分别是引起患者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因素。 <br>  结论:在接受eCPR治疗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存活出院者近三分之一。对插管死亡率独立预测因素的界定有助于我们识别可能受益于eCPR的患者群体。
推荐文章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肢并发症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并发症
心肌炎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左心室减压方式在减少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室减压
左心室负荷
心室扩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肺复苏
来源期刊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他山之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3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季刊
2095-5316
11-9332/R
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东街134号
201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