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自动振打除灰装置活塞杆与撞击杆的接触面因撞击导致损伤无法继续工作的问题,对两杆的接触模型进行了研究和优化.运用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机械振打器冲击部分的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对现有接触模型和改进后的接触模型下两杆的冲击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不同情况下端面上的最大Von-Mises应力,发现活塞杆端面损坏的原因是撞击杆具有轴向夹角,通过改变活塞杆的端面形状可以有效改进现有的冲击接触模型,使活塞杆端面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减轻.当撞击杆右端面仍为圆平面,活塞杆左端面改为半径是2 m的球面时,接触模型可以有效避免活塞杆端面出现过大应力集中,从而将振打器的寿命延长到设计范围.
推荐文章
高铁路基减振有限元分析
高铁减振有限元
振冲碎石桩地基有限元分析的复合模型研究
振冲碎石桩
有限元
复合模型
固结
套管螺纹接头连接性能的接触有限元分析
套管螺纹接头
接触分析
有限元法
载荷分布
应用MARC软件进行叶片/盘组件三维接触有限元分析
MARC软件
叶片
三维接触有限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自动振打除灰装置冲击接触模型有限元分析
来源期刊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振打器 活塞杆 纵向冲击 接触模型 最大应力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H12|TH13
字数 211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2869.2013.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喻九阳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5 469 13.0 15.0
2 郑小涛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53 202 8.0 11.0
3 彭常飞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7 43 4.0 6.0
4 靖静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3 0 0.0 0.0
5 叶萌 武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振打器
活塞杆
纵向冲击
接触模型
最大应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2869
42-1779/TQ
大16开
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大道特1号,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西北区1号楼504学报编辑部收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1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148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