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后处理技术对脾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脾动脉瘤(共20个脾动脉瘤)患者的CTA资料,由2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等后处理,分别计算VR、MIP、MPR、VR+MIP+MPR后处理技术诊断脾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和Youden指数.结果 VR诊断脾动脉瘤的灵敏度94.74%、特异度75%、误诊率5.26%、漏诊率25%、Youden指数0.73.MIP分别为94.12%、60%、5.88%、40%及0.54.MPR分别为93.75%、54.55%、6.25%、45.45%及0.48.VR+MIP+MPR分别为95%、85.71%、5%、14.29%及0.81.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脾动脉瘤的诊断.
推荐文章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研究
颅内动脉瘤
血管成像
64排螺旋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瘤
十六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十六层螺旋CT
SV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7-319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长青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CT室 1 1 1.0 1.0
2 孟祥飞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CT室 1 1 1.0 1.0
3 陈文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CT室 1 1 1.0 1.0
4 王宁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CT室 1 1 1.0 1.0
5 王国强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CT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67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