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首先基于河床演变理论及实际经验分析了游荡河型形成的4个条件,它们是堆积性、坡降大,河道宽浅、滩槽差小,流量变幅大、洪水暴涨暴落。其次,根据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1960-1964年黄河铁谢-裴峪段游荡性已基本消失的实测资料,和丹江口水库汉江下游由游荡性分汊河道转化为单一河道的趋向,论证了局部河段游荡性减弱和消失的可能性。为了实现长河段游荡性消失,提出的主要措施是:完成水沙调控体系特别是古贤和碛口水库的建设;大范围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不淤,同时避免暴涨暴落;减缓坡降,使断面趋向窄深,并加大滩槽差,稳定主槽。再结合其他措施,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性有可能消除。最后,指出了消除游荡性的难度。
推荐文章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河型转化
黄河下游
河型
转化
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
黄河下游
游荡性河道
弯曲性河道
河型
三门峡水库
小浪底水库
河道整治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关系研究
主流线
河势
河道整治
游荡性河道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
游荡型河道
黄河下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造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可能性的思考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边界条件 平滩流量 调水调沙 河道改造 游荡型河段 黄河下游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重点关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V853|TV882.1
字数 48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3.1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其为 61 960 17.0 2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边界条件
平滩流量
调水调沙
河道改造
游荡型河段
黄河下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