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氮的损失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容积负荷为1.2 kg/(m3·d)时,系统氮损失率保持在20%左右,而且在第45~58天期间氮损失率有上升趋势.分析认为氮的损失主要归因于发生在颗粒污泥内部的反硝化过程,而氨氮吹脱、厌氧氨氧化等对其贡献微弱.随着颗粒污泥粒径的逐渐增长和结构的愈加密实,反硝化效果不断增强.另外,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具有良好的COD去除效果,COD容积负荷为2.4 kg/(m3·d)时,COD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COD好氧降解量的减少被增强的缺氧降解过程(反硝化)所弥补.
推荐文章
连续流式反应器培养亚硝化颗粒污泥的研究
连续流式反应器
颗粒污泥
亚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协同调控C/N负荷提升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
废水
颗粒污泥
需氧
亚硝态氮累积
固定化
选择性抑制
连续流双污泥亚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效果的研究
亚硝化反硝化
除磷
双污泥系统
聚磷菌
碳源利用方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好氧颗粒污泥
同步硝化反硝化
外源碳源
胞内储存物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中氮损失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亚硝化 颗粒污泥 氮损失 反硝化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31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耀良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52 2179 26.0 39.0
5 王建芳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1 409 10.0 19.0
6 刘文如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73 4.0 8.0
7 丁玲玲 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 63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硝化
颗粒污泥
氮损失
反硝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季刊
2096-3270
32-1873/N
大16开
江苏省苏州市科锐路1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7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4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