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数字露头模型技术(DOM)是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露头表面,建立由一系列结构多边形构成的初步模型体,进而在模型体上叠加露头剖面所有数字化地质信息,包括三维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遥感图像、高精度灰度照片、探地雷达数据等露头地质剖面所有地质学信息数字化数据,实现多种地质特征综合解释与测量的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已在野外露头剖面上沉积体系三维储层建模、岩性分类、构造断裂精细解译等方面研究发挥作用.本文为准确刻画沉积体系砂体与储集层空间分布特征,尝试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曲流河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精确测量与描述,实测不同位置河道砂体储集性能,并利用探地雷达数据预测露头区域地下砂体形态特征,综合建立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模型,为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提供依据.数字露头模型显示:(1)潭家河剖面河道形态明显,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体,横向延伸192 m,最厚处约14 m,河道与围岩切割关系明显,内部为4期沉积充填,整体表现为复合正韵律;(2)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呈孤立状,砂体侧向迁移,垂向多期叠加,砂体在探地雷达剖面上反射特征表明,地面之下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也呈孤立状,横向迁移频繁;横向上不同期次砂体宽度分别为192.4 m、32.54 m、41.83 m以及79.97 m,厚度对应为14 m、4.52 m、3.85 m以及5.66 m,宽厚比平均为12∶1;(3)典型砂体储集物性解剖认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砂体储集物性较差,储集物性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河道砂体内每期砂体下部物性优于上部,中间优于两翼,单期河道砂体最厚位置处储集性最好,孔隙度最高可达8%,渗透率为0.13×10-3 μm2.
推荐文章
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分析——以塔北隆起西部卡普沙良群为例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差异性
卡普沙良群
塔北隆起西部
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过程与沉积模式探讨——沉积过程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分析的启示
曲流河浅水三角洲
沉积过程数值模拟
沉积特征
演化过程
沉积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三角洲沉积特征
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
三角洲
晚古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西湖凹陷曲流河三角洲古地貌恢复及沉积特征
西湖凹陷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古地貌恢复
正演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数字露头模型技术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的研究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数字露头建模 储集砂体形态 曲流河三角洲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7-87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618.130.2+1
字数 745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0)
共引文献  (219)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463)
二级引证文献  (18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3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57)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9(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2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数字露头建模
储集砂体形态
曲流河三角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