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模拟施工法和叠合梁法计算大体积非杆系混凝土承载板的应力,讨论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区别及不同弹性模量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再按应力图形法进行承载力配筋,并采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法进行裂缝验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模拟施工法计算时,不同弹性模量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对最大主拉应力与关键截面的主拉应力影响不大;虽然模拟施工法得到的拉应力最大值大于叠合梁法,但两者所得应力分布规律相同,关键截面的主拉应力和承载力所需的配筋量相近;按应力图形法所配钢筋能满足裂缝宽度的要求;大体积非杆系混凝土承载板的配筋设计可采用简单的叠合梁法计算应力分布,按应力图形法配筋,除特别重要的结构外一般可不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法进行裂缝宽度计算.
推荐文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最小配筋率
水工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
最小配筋率
设计规范
有限元法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中的应用
截面内力
有限元法
配筋计算
应力积分
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对预埋件的约束配筋
混凝土
配筋
三维应力状态
非线性
设计
ADINA
水工非杆系结构配筋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非杆系结构
极限内力状态法
应力配筋法
里运河楚州控制工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体积非杆系混凝土承载板的配筋
来源期刊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配筋 模拟施工法 叠合梁法 应力图形法 有限元法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1,9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375.2
字数 33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80/j.issn.1006-7647.2013.01.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基伟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42 224 9.0 14.0
2 冷飞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16 41 4.0 5.0
3 何学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配筋
模拟施工法
叠合梁法
应力图形法
有限元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双月刊
1006-7647
32-1439/TV
大16开
南京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28-244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08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