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命门”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每组20只.以缩宫素建立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药物组用加味益母草膏按每日80 g/kg灌胃给药;针刺组针刺“命门”穴,每次留针30 min;隔药灸组用理中汤加减制成的药饼置于“命门”穴上,其上置小艾炷点燃施灸,连灸6壮.各组均于股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的第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d.比较各组大鼠的扭体反应潜伏期和30 min内扭体数,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2和P的水平,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 mRNA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较多,首次扭体潜伏期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且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均P<0.01);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及隔药灸组均能明显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隔药灸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最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2含量显著增加,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针刺组以及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与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E2显著降低,P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PR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与隔药灸组ER mRNA表达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与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ERmRNA表达降低,PR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与降低痛经大鼠血清E2、子宫内膜ER mRNA表达,增加血清P、子宫内膜PR mRNA表达有关.
推荐文章
补肾法对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主动脉血管壁雌激素-β受体表达的影响
补肾煎
去势兔动脉粥样硬化
雌二醇
睾酮
雌激素-β受体
雌性北极狐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测定
雌激素
孕激素
发情
排卵
北极狐
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
甲状腺肿,结节性
受体,雌激素/代谢
受体,孕酮/代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隔药灸 原发性痛经 命门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表达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机制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2-357
页数 分类号 R245.8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郁山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52 925 15.0 22.0
2 苗芙蕊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民主路中医门诊部 41 332 12.0 16.0
3 许富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6 60 5.0 6.0
4 廖爱妮 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8 6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275)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94)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3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隔药灸
原发性痛经
命门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表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