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测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0±14.8)岁.所有入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ter监测,比对两者同步记录的心电图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是否一致.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分钟、第20分钟、第30分钟、第40分钟和第50分钟开始的30 s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况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 s记录.结果 36例入选患者有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间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 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
推荐文章
远程心电监测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研究
远程心电检测
心律失常
诊断
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远程心电监测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冠心病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
冠心痛
心律失常
临床价值
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对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远程
心电监测
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电图 检测技术 远程医疗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3-6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18
字数 30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208.2013.06.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5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电图
检测技术
远程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双月刊
1002-3208
11-2261/R
16开
北京安定门外安贞医院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2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59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