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新闻炒作"被认为以追求新闻功能的娱乐化和传播效应的最大化为目的,向来是个贬义词,背负恶名,传媒研究者无一例外地对它口诛笔伐,新闻宣传管理部门一直以"防止"、"预防"、"严防"的态度遏止它.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新闻炒作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特殊的传播现象,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客观分析新闻炒作中传播规律所起的作用,调整新闻炒作的管理策略.笔者试以李天一涉嫌轮奸事件的传播为例加以分析.
推荐文章
新媒体语境下时政新闻传播创新研究 ——以《新闻联播》变脸为例
新媒体语境
时政新闻传播创新
《新闻联播》变脸
新闻微信公众号标题修辞的传播效果分析 ——以澎湃新闻为例
微信公众号
澎湃新闻
新闻标题
修辞方式
传播效果
以新闻为例浅谈新媒体的传播发展
新媒体
新闻
信息传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闻炒作”宜疏不宜堵——以李天一涉嫌轮奸事件传播为例
来源期刊 新闻记者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媒介批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宏法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记者
月刊
1006-3277
31-1171/G2
16开
上海延安中路839号
4-371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333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