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向外长波辐射和风场资料及日本气象厅的降水资料,用30-60 d滤波后的夏季风指数在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区域平均值分别代表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对两支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在夏季风期间(5 10月)都有约3次半的波动.夏季风期间,在阿拉伯海—西太平洋纬带上,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有4次从阿拉伯海的东传和3次从西太平洋的西传,其中7月后东传可直达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和南海在夏季风期间都有4次季节内振荡的经向传播,但孟加拉湾在约15°N以南为季节内振荡从热带东印度洋的北传,在约15°N以北则为副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南传;而在南海则是4次季节内振荡从热带的北传.在以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分别划分的6个位相中,都存在1-3位相和4-6位相中低频对流、环流形势相反的特征,这是由热带东印度洋季节内振荡的东传和北传所致.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沿西南—东北向经过约14 d传到孟加拉湾,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的东传,经过约6d到达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经过约25 d到达华南,形成热带印度洋季节内振荡向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45 d).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主要是在20°N以南的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而东移;而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所影响的降水除了这种热带雨带随低频对流的东移外,还有在20°N以北的东亚副热带地区存在雨带随南海低频对流的北移而北移.
推荐文章
热带印度洋MJO活动对孟加拉湾西南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热带印度洋
MJO
季节内振荡
孟加拉湾
西南夏季风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Ⅰ:个例分析
孟加拉湾季风
对流潜热加热
南海季风
副热带高压
孟加拉湾与赤道东印度洋水交换的季节变化特征
赤道东印度洋
孟加拉湾
水交换
海洋再分析数据集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Ⅱ:数值试验
孟加拉湾季风潜热加热
南海副热带高压
数值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特征的比较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节内振荡的经纬向接力传播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2-504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461
字数 11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6/qxxb2013.04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琚建华 31 391 9.0 19.0
2 李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8 94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7)
共引文献  (299)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7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季节内振荡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
南海热带季风
季节内振荡的经纬向接力传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