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TP合并脑梗死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ITP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脑梗死危险因素、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13例患者年龄(57.8±15.2)岁,11例存在高龄、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服用糖皮质激素史、血脂异常等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自身抗体谱阳性、抗磷脂抗体异常等;11例存在与影像学检查所提示脑梗死部位相应临床表现,MRI显示脑梗死类型2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8例为多发性脑梗死,梗死病灶不规则,可同时出现双侧病灶.13例在治疗ITP的基础上(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按患者情况治疗脑梗死,所有患者好转或情况稳定.结论 ITP合并脑梗死发病机制除与常见脑梗死危险因素有关外,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有关,此类患者影像学示脑梗死病灶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推荐文章
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31例临床分析
颅脑损伤
脑梗死
手术治疗
脱水
止血与抗凝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13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梗死
手术
预防措施
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53例临床分析
颅脑外伤
脑梗死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TP并发脑梗死13例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脑梗死 临床特点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6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g.issn.0253-9802.2013.09.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栋为 潮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5 8 2.0 2.0
2 张爱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18 121 5.0 10.0
3 周厚仕 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6 2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脑梗死
临床特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