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改善情况.[方法]将16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神经根水肿和营养周围神经的口服药物进行常规治疗.选用口服泼尼松30 mg/次,每日2次;弥可保0.5 mg/次,每日3次;有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0.2g/次,每日5次,以上药物均5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加针刺治疗,选取攒竹、阳白、四白、颧髂、颊车、地仓、合谷等穴位辨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5d为1个疗程,针刺2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House-Brackmann分级)以及瞬目反射(BR)检查患侧R1、R2、健侧R2’波幅较自身健侧R1、R2,患侧R2'百分比的改变.[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House-Brack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所检测的R1、R2、R2’波幅,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有明显性提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在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推荐文章
电针配合局部按摩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电针
局部按摩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
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临床疗效
翳风穴注射用药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作用的观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早期
翳风穴注射
地塞米松
甲钴胺注射液
局部给药
针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剌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天津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 针刺 瞬目反射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博士之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6
字数 42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13.03.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平 52 407 11.0 18.0
2 薛蓉 82 657 15.0 21.0
3 陆小左 165 1044 15.0 22.0
4 王秀娟 15 77 6.0 8.0
5 刘强 14 6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
针刺
瞬目反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中医药
月刊
1672-1519
12-1349/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6-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