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受地形破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具有面积广、强度大、成因复杂等特点.60多年来,通过采取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推广旱作节水农业,加快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面积达到21.51万km2.根据国家“十二五”计划j提出奋斗目标:在“十二五”期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是:人为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得到初步遏制,流域内生态良好区面积得到巩固和扩大,重点监督区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1世纪中叶,适宜治理的区域基本得到治理,平均每年减少入黄泥沙8亿t,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之我见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原因
治理
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研究
生态环境用水量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
太中银铁路黄土高原地区不良地质选线
陕北黄土地区
不良地质
工程地质选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阶段及其思路研究
来源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荒漠化土地 水土流失特点 治理阶段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90
页数 9页 分类号 X171.1
字数 12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2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06)
二级引证文献  (36)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荒漠化土地
水土流失特点
治理阶段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4-9398
11-3189/N
16开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2-29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88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