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NCAR-CLM是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完善的陆面过程模型.鉴于大多数研究利用气象站点的数据驱动CLM模型,尝试将WRF气候模型的模拟结果作为驱动CLM的面上强迫场数据来对青藏高原陆面能量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对WRF气候模型模拟的输出结果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WRF模拟输出的气温和向下短波辐射数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92(p>0.05),气压和比湿的R2在0.80以上(p>0.05),降雨和风速的模拟性能不稳定,但WRF模拟输出的强迫场也可以作为CLM模型的驱动数据.CLM模拟的地表温度、感热和潜热通量与青藏高原气象站观测的地表温度以及涡度通量数据验证分析表明,虽然CLM对地表温度的模拟在合理范围内,但模拟与观测值还是有较大偏差,潜热和感热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68(p>0.05),表明CLM的模拟结果在单点上是可靠的.据此,在此模拟结果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陆面能量时空分布特征.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变化的研究
青藏高原
大气臭氧低值中心
物质输送通道
大气臭氧递减中心
青藏高原地区混凝土冻融环境量化方法
混凝土
温度
太阳辐射
青藏高原
冻融环境
最冷月平均气温
抗冻设计等级
青藏高原地区土壤湿度的模拟及订正
青藏高原
区域气候模式
土壤湿度
后验订正
青藏高原地区被动式太阳房的试验研究
青藏高原
被动式太阳房
试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WRF驱动的CLM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冰川冻土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CLM陆面过程模型 WRF驱动 模型评估 青藏高原 陆面能量特征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3-564
页数 分类号 P43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3.00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耀南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37 191 8.0 11.0
5 周剑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40 537 12.0 22.0
6 孙维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21 2.0 2.0
7 潘小多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4 186 9.0 13.0
8 罗立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2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5)
共引文献  (454)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54)
二级引证文献  (198)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2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4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8(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9(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20(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LM陆面过程模型
WRF驱动
模型评估
青藏高原
陆面能量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冰川冻土
双月刊
1000-0240
62-1072/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冻土》编辑部
54-2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6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