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青藏高原黄河源玛多为实验区,基于TRM-ZS1气象生态环境监测仪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辐射及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进行了该区域潜热和感热通量的估算,分析了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下垫面辐射收支,潜热、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在不同季节的分配,对该区域冬季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总辐射、净辐射较强,总辐射平均日积分值为18.06 MJ·m-2·d-1,净辐射平均日积分值5.95 MJ· m-2·d-1,曾观测到高达979.5W·m-2的净辐射通量.全年地表平均反射率为0.30,接近于荒漠和半荒漠下垫面的反射率.植物生长季土壤湿度和冬、春季地面积雪是影响该区域地表反射率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该区域感热通量年积分值为742.68MJ·m-2·a-1,潜热通量年积分值为1 388.58 MJ· m2·a-1,全年中地表以潜热方式传递热量为主.分季节分析,冬季感热潜热强度相当,春季以感热为主,夏秋季则以潜热为主.土壤热通量年积分值为38.06MJ·m-2·a-1,全年热通量在热量平衡中约占1.8%,但季节分配不平衡,在冬季,有|G|>H+LE,土壤热通量是热平衡最大的分量.该区域地表全年向大气释放热量,地表对大气而言是热源.
推荐文章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特征研究
高寒草甸
退化机理
群落特征
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高寒草地
长江黄河源区
退化特征
驱动因素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群落高度遥感模拟与评价
黄河源区
群落高度
植被指数
冠层高度模型
高光谱反射率
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季 NDVI 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生长季
NDVI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黄河源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9/2010年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冰川冻土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高寒草甸 能量平衡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1-608
页数 分类号 P42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3.006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宏斌 43 232 9.0 12.0
2 李凤霞 88 1159 19.0 31.0
3 颜亮东 63 572 13.0 22.0
4 周秉荣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0 490 13.0 19.0
6 周万福 21 107 8.0 9.0
7 李晓东 24 241 9.0 15.0
8 李甫 14 90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3)
共引文献  (307)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河源区
高寒草甸
能量平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冰川冻土
双月刊
1000-0240
62-1072/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冻土》编辑部
54-2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6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