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泥炭沉积的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显示:10.0~8.6 cal ka BP区域暖湿程度逐渐增加,但在8.6~7.1 cal ka BP气候相对寒冷干燥,7.1~3.8 cal ka BP暖湿程度总体上为全新世最佳,但也出现明显的气候波动,3.8~0.5 cal ka BP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0.5 cal ka BP以来气候又逐渐转向暖湿.这一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此外,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10次千年尺度的寒冷事件,并与高原冰芯、湖泊、泥炭和风成沉积记录的古气候变化,甚至与北半球高低纬度的气候变化都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因此,认为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季风模式”与“千年尺度震荡”的双重特点.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成沉积微量元素揭示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共和盆地
风成沉积
微量元素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青藏东北部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学研究
青藏高原
若尔盖高原
全新世
泥炭沉积年代学
青藏高原东北部5000年来气候变化与若尔盖湿地历史生态学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若尔盖湿地
植被
泥炭地
文化
高原泥炭记录揭示的全新世季风快速变化
泥炭记录
季风
浮冰碎屑事件
百年至千年尺度
青藏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东北部泥炭沉积粒度与元素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
来源期刊 冰川冻土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粒度 化学元素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9-620
页数 分类号 P5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3.007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靳鹤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40 1202 24.0 34.0
2 苏志珠 山西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57 894 16.0 29.0
3 张彩霞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51 853 13.0 29.0
4 刘冰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56 440 13.0 18.0
5 孙忠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16 380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4)
共引文献  (292)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278)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5)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4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20(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共和盆地
全新世
气候变化
寒冷事件
粒度
化学元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冰川冻土
双月刊
1000-0240
62-1072/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冻土》编辑部
54-2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6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