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试验探讨了腐殖质还原菌去除U(Ⅵ)的特性与效果,重点考察了温度、pH、AQS、U(Ⅵ)浓度等因素对腐殖质还原菌去除U(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腐殖质还原菌对低浓度U(Ⅵ)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U(Ⅵ)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最佳pH在6.0左右,AQS的最佳用量约为1.0 mmol/L.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羧基、酰胺基和磷酸基团是腐殖质还原菌除铀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官能团.
推荐文章
强化混凝去除水中的腐殖质
腐殖质
强化混凝
去除
南海北部海域底泥微生物的腐殖质还原性能研究
腐殖质还原菌
南海北部海域
底泥
腐殖质还原
蒽醌-2,6-双磺酸
腐殖质含量对填料净化污水效能的影响
腐殖质含量
填料处理效能
饱和水力渗透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腐殖质还原菌去除U(Ⅵ)的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U(Ⅵ) 腐殖质还原菌 蒽醌-2-磺酸钠 生物修复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矿业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5,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71
字数 17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水波 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76 1676 21.0 34.0
5 刘迎九 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67 416 12.0 17.0
6 李仕友 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57 423 12.0 18.0
7 刘金香 南华大学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57 435 13.0 19.0
8 顾中华 南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U(Ⅵ)
腐殖质还原菌
蒽醌-2-磺酸钠
生物修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062
43-1442/N
大16开
湖南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内
42-102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