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IPCC AR5中BCC-CSM1.1 (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1.1)的历史试验和4类典型排放路径情景下未来预估试验结果,在使用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资料验证BCC-CSM1.1性能的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以及经验正交函数(EOF)等方法,研究2011-2060年中亚地区年平均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与CRU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BCC-CSM1.1能较好地模拟过去109 a(1901-2009年)中亚地区气温的显著上升趋势及气候态的空间分布特征.预估试验结果表明,中亚地区在未来50 a整体呈现变暖趋势,并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升高,气温的升高趋势愈加明显,同时增温显著区域也明显增大.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主要模态还是延续过去的分布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及其所对应的时间系数显示中亚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在未来50 a(2011-2060年)呈现出全场一致的升高趋势,升高强度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典型排放路径下预估的未来50 a中亚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的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1模态在中亚上空850 hPa等压面上均对应有一个反气旋(气旋)性异常环流,在这个异常环流控制下,中亚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变化表现为全场一致的特征.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2模态呈现出中亚地区地面气温变化南北反位相的基本特征,相应的时间系数主要表现为小幅度波动,变化趋势特征不明显.
推荐文章
1982-2012年中亚地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分析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降水
气温
植被动态变化
中亚
基于CRU资料的中亚地区气候特征
降水
气温
气候变化
中亚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气候中心气候模式1.1版预估中亚地区未来50年地面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亚 地面气温 BCC-CSM1.1模式 典型排放路径 经验正交函数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1-27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467
字数 81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6/qxxb201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清 100 1235 20.0 29.0
2 黄安宁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5 242 11.0 14.0
3 吴昊旻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5 294 12.0 16.0
7 赵勇 35 484 14.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9)
共引文献  (1441)
参考文献  (4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7)
二级引证文献  (9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2(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3(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4(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5(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6(8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7)
2007(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8(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9(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1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亚
地面气温
BCC-CSM1.1模式
典型排放路径
经验正交函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