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差异及作用机理,以焦作、济源、鹤壁、大峪沟、平顶山等矿区采取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和扫描电镜(SEM)对煤体破坏汽后煤的孔隙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煤体破坏不仅使得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煤体强度降低,而且还使得尺度较大的粒间孔含量增加,并且新形成的粒间孔很少被矿物质充填,同时也破坏了孔隙的定向性和完整性;相比于原生结构煤,煤体破坏后煤中的微米、纳米级孔隙含量显著增大,煤的孔隙形态和连通性发生改变;另外,煤体破坏对煤孔径的大小、不同孔径段孔隙的分布、流体在煤体内的运移都有影响.
推荐文章
煤吸附气体的固气作用机理(Ⅰ) --煤孔隙结构与固气作用
沁水盆地
孔隙
吸附
固气作用
岩石学
结构
分子大小
分子结构
沁水盆地煤储层孔隙差异发育主控因素
沁水盆地
煤层
储集层
煤分析
孔隙
系统
差异
影响
因子
煤体理化性质对其孔隙结构和甲烷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理化性质
孔隙结构
甲烷
吸附(作用)
煤的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影响
多尺度孔隙结构
扫描电镜
液氮—压汞联合实验
恒速压汞
渗透率
变质程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煤体结构差异的孔隙响应及其控制机理
来源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煤体破坏 原生结构煤 孔隙 差异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安全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30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18.11
字数 447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勃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6 811 16.0 28.0
3 苗书雷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21 3.0 4.0
6 柴松峰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1 2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1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02)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煤体破坏
原生结构煤
孔隙
差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9787
41-1384/N
16开
河南省焦作市世纪大道2001号
3891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5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00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