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米力农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3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SAH组、对照组、米力农组及米力农+N-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组,共4组,每组8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入自体血建立SAH模型.向对照组兔枕大池内注入等渗盐水替代自体血,其他操作同SAH组.在SAH造模后30 min,对米力农组兔由耳源静脉注射米力农溶液5 ml(30 μg/kg);米力农+L-NAME组,先经耳源静脉注射米力农溶液(30 μg/kg),再注射L-NAME(30 mg/kg),共5 ml;对照组、SAH组注射等渗盐水5 ml.对4组兔均连续给药3d,1次/d.术后第3天应用CT血管造影(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各组兔基底动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 结果 TCD检查显示,对照组、SAH组、米力农组、米力农+L-NAME组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9.4±1.8)、(32.7±4.2)、(17.8-±1.8)及(33.2±7.2)cm/s;收缩期峰值流速分别为(27±5)、(45±4)、(29±3)及(44±4)cm/s.CTA检查显示,4组基底动脉管径分别为(1127±140)、(772±116)、(1113±101)及(802±91)μm.上述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米力农对SAH后脑血管痉挛有缓解作用,其扩血管作用可能与L-NAME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关.
推荐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发病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与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诊断
治疗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蛛网膜
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观察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米力农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合酶 米力农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9-38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9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5921.2013.07.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君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外科 16 62 4.0 7.0
2 李金库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外科 9 11 2.0 2.0
3 梁绍栋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外科 20 29 3.0 3.0
4 牟青春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外科 16 54 4.0 6.0
5 王闯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外科 15 32 4.0 4.0
6 邵正凯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 7 33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合酶
米力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月刊
1672-5921
11-5126/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80-155
200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87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