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法,并比较几种常见的鞘内置管方法,为脊髓水平的神经生理实验及疼痛研究提供更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90只230~2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Yaksh组,寰枢椎(AA)组和尾置管(L)组,分别从枕骨大孔、寰枢椎间隙、腰5-6椎间隙置管至蛛网膜下腔.三组模型建立后,观察大鼠置管后死亡率、肢体瘫痪率及体重变化情况,并测定其缩足反应阈值(PWT)、甩尾反应潜伏期(TF)和吗啡镇痛效果.对比三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置管后AA组和L组发生死亡和肢体瘫痪的百分率明显低于Yaksh组;且体重恢复情况明显优于Ysksh组;术后7d内,AA组大鼠的PWT值和TF值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最为接近;吗啡镇痛实验说明AA组置管方法与其他组相比并无差异.结论 大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具有死瘫率低、身体恢复快、对后续实验影响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新型鞘内置管方法.
推荐文章
小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法的建立
寰枢椎
鞘内置管
模型,动物
改良小鼠腰段蛛网膜下腔置管法
蛛网膜下腔
小鼠
PE-10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蛛网膜下腔
高密度值
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
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不稳定
寰枢关节脱位
内固定术
术中CT
3D打印导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法与传统置管法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鞘内置管 寰枢椎 动物模型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32
字数 31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13.007.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163 846 14.0 21.0
2 王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67 387 10.0 17.0
3 陈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 6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鞘内置管
寰枢椎
动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月刊
1671-7856
11-4822/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6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250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