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浙皖赣相邻区形成于晋宁期的木瓜岩体中发现有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的出现.对其中花岗斑岩中锆石采用LA-ICP-MS技术测年,结果显示其侵位时间为142.2±1.2Ma,即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具有高的SiO2,K2O+Na2O含量和K2O/Na2O比值,属过铝质的花岗岩.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比晚期辉绿岩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但亏损Sr和Ti.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花岗斑岩中负Eu异常明显,早期辉绿岩次之,晚期辉绿岩无Eu异常,反映它们的斜长石结晶程度不同.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有较明显的Nb亏损,而晚期辉绿岩Nb亏损不明显.花岗斑岩的Y/Nb比值>1.2以及Nb,Ti和Sr亏损可能指示其来自壳源或具有来自与俯冲有关的物质.Sr-Nd-Pb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87Sr/86 Sr)i值为0.71134~0.71748,εNd(t)值为-3.3~-6.4,Pb同位素比值(206Pb/TM Pb)i为18.49 ~ 18.56,(207 pb/204 Pb)i为15.62~15.65,(208pb/204Pb)i为38.57~38.68;早期辉绿岩的(87Sr/86 Sr)i值为0.71408 ~0.73010,εNd(t)值为-0.05~+0.85.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花岗斑岩为壳源成因,与早期辉绿岩脉和晚期辉绿岩脉均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中.而两期辉绿岩均来自地幔源区,且岩浆作用过程以部分熔融为主.通过对木瓜花岗斑岩与两期辉绿岩的研究并对比浙皖赣邻区的相关地质特征,笔者认为木瓜花岗斑岩和早期辉绿岩侵位于早白垩世早期华南岩石圈伸展背景下,随着拉张的持续,有广泛的晚期辉绿岩墙的侵位;结合浙皖赣地区123~129Ma时期出现的A型花岗岩也形成于陆内造山后伸展环境,指示了从145Ma以前的活动大陆边缘向145Ma以后陆内岩石圈减薄和伸展环境转变的一系列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浙西北及邻区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岩浆-构造演化过程如下:约170Ma开始,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构造体制下伴随有陆内深大断裂的再活化作用,华南开始进入碰撞造山阶段.从约145Ma开始至约123Ma,华南板块可能逐渐进入碰撞造山后的陆内拉张环境,在扬子地块南缘如浙西北及其邻区早白垩世形成少量花岗斑岩和两期辉绿岩脉及随后形成较多的A型花岗岩.在约117 ~ 121Ma,进入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阶段,117Ma以后进入碰撞后的伸展阶段,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大量的中酸性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及辉绿岩墙群.
推荐文章
粤北长江地区花岗斑岩脉年代学、地球化学 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壳源型
花岗斑岩
长江地区
黑龙江省五道岭地区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五道岭花岗岩
U-Pb年代学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伊春-延寿成矿带
黑龙江省
广西佛子冲矿田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佛子冲矿田
二长花岗斑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塔前—赋春成矿带红梅岭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潜力
花岗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潜力
红梅岭
塔前-赋春成矿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浙西北木瓜燕山期花岗斑岩的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Sr-Nd-Pb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侵入岩 岩浆演化 浙西北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07-3622
页数 分类号 P588.13|P59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厉子龙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7 548 12.0 23.0
2 毛建仁 13 413 8.0 13.0
3 励音骐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8 152 6.0 8.0
4 余明刚 21 186 8.0 13.0
5 周静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7 44 3.0 6.0
6 胡逸洲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41 3.0 3.0
7 汪惠惠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4 47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78)
共引文献  (2031)
参考文献  (5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42)
二级引证文献  (81)
192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8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2(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3(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4(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6(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1997(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1998(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3)
1999(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2(5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3(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2)
2004(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0)
2005(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6(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7(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8(5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0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8(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2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球化学特征
Sr-Nd-Pb同位素
锆石U-Pb定年
侵入岩
岩浆演化
浙西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