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富林蜜凝胶在烧伤患者残余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11月一2012年5月,选择6家笔者单位的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将每例患者的2个残余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富林蜜凝胶处理,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处理.用药后7、14 d比较2组创面的愈合率,并统计完全愈合创面数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每次换药的疼痛主诉,统计0分、大于0分且小于或等于3分、大于3分且小于或等于6分、大于6分且小于或等于10分的平均创面数量;统计2组创面的细菌检出情况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x 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用药后7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7±24)%和(45±25)%;用药后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2±16)%和(7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88,P <0.01).用药后7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4个残余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P>0.05);用药后14 d,治疗组和对照组累计分别有42、7个残余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42.254,P<0.01).治疗组37个创面换药时患者感到轻微疼痛,VAS评分为大于0分且小于或等于3分;对照组43个创面换药时患者感到明显疼痛,VAS评分为大于3分且小于或等于6分,组间各级疼痛评分的平均创面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8,P<0.01).2组创面换药过程中检出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1,P>0.05).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结论 富林蜜凝胶可以显著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推荐文章
富林蜜凝胶治疗烧伤创面56例
富林蜜凝胶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
Ⅱ度烧伤
创面
富林蜜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
烧伤/药物疗法
伤口愈合自由词富林蜜凝胶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观察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电烧伤
残余创面
生长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外用富林蜜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烧伤 敷料,水胶体 多中心研究 残余创面 疼痛评分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1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9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2.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烧伤
敷料,水胶体
多中心研究
残余创面
疼痛评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