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对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裂腹鱼属进行分类订正.发现了两种未被描记的鱼类新种,即白体裂腹鱼(Schizothorax leukus sp.nov.)和奇异裂腹鱼(Schizothorax heteri sp.nov.).白体裂腹鱼下唇完整不分叶、表面具发达乳突,下唇后缘平直呈横带形;下颌内侧角质突起甚厚,充满整个口腔,角质前缘锐利;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软,基部~1/3扩大变硬、后缘具明显锯齿;侧线鳞94~105,侧线上鳞26~34,侧线下鳞21~27;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6~20;体侧暗褐色,无明显黑斑.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奇异裂腹鱼吻皮与上唇约等厚;下唇发达,分三叶,中间叶小,约与触须基部直径相当;唇后沟连续;下颌无锐利角质;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扩大,为粗状的硬齿,后缘具强锯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侧线鳞89~104,侧线上鳞24~33,侧线下鳞19~29;通体浅灰色,体侧无斑纹;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该研究否定了圆颌裂腹鱼(S.rotundimaxillaris)的有效性,澄清了墨脱裂腹鱼(S.molesworthi)、灰裂腹鱼(S.griseus)和保山裂腹鱼(S.paoshanensis)等在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记录均属误订,确定该水系中国境内裂腹鱼属有效种为8种,并制定了伊洛瓦底江裂腹鱼属种检索表.
推荐文章
中国伊洛瓦底江和怒江褶鮡属鱼类的形态差异及分类地位
褶鮡属鱼类
伊洛瓦底江
怒江
形态度量学
主成分分析
中国鹦嘴鱼科(Scaridae)鱼类的分类整理*
形态特征
分类历史
属种检索表
中国海域
伊洛瓦底江航道潜能估算研究
航道潜能
潜能估算方法
伊洛瓦底江
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的分布及栖息地特征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栖息地
鱼类分布
鱼类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伊洛瓦底江中国境内江段裂腹鱼属二新种描述及分类整理
来源期刊 动物学研究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裂腹鱼属 分类 伊洛瓦底江 云南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367
页数 分类号 Q959.46+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13/j.issn.0254-5853.2013.4.036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剑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239 10.0 15.0
3 杨君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82 916 18.0 25.0
4 陈小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55 617 15.0 22.0
7 郑兰平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4 3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8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5(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裂腹鱼属
分类
伊洛瓦底江
云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学研究
双月刊
2095-8137
53-1229/Q
大16开
昆明市教场东路32号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64-20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05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7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