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筛选红背叶根体外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的活性部位.方法:以HCV亚基因复制子体外培养体系CBRH7919(Jneo3-5 B)为HCV复制模型,选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不同浓度红背叶根总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的抗HCV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亚基因复制子RNA拷贝数,通过Western blot检测HCV功能蛋白NS3的表达,采用CCK-8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红背叶根4种提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对HCV RNA复制的抑制活性最强,对NS3蛋白表达有明显干预作用,对HCV RNA表达表现出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其比活较初始总提取物提高5.71倍,对HCV RNA半数抑制浓度为14.60 mg/L,对CBRH7919 (Jneo3-5B)细胞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40.30 mg/L,治疗指数为2.76.结论:红背叶根乙酸乙酯部位可抑制HCV的复制,为抗HCV RNA表达的活性部位,在抗HCV方面有着潜在的用途.
推荐文章
支持HCV 1b亚基因组复制的细胞模型的建立
HCV
亚基因组复制子
电穿孔
双荧光素酶标记丙型肝炎病毒亚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的建立
丙型肝炎病毒
荧光素酶类
萤火虫
Gaussia荧光素酶
细胞模型
复制子
丙肝合剂对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丙肝合剂
丙型肝炎病毒
复制子系统
基因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红背叶根体外抑制HCV亚基因复制子RNA表达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来源期刊 中药材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红背叶根 活性部位 HCV 亚基因复制子 抗病毒作用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0-883
页数 分类号 R282.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志平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145 1056 18.0 27.0
2 范钦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33 236 8.0 15.0
3 王启瑞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24 185 7.0 13.0
4 陶华明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10 83 4.0 9.0
5 黄少慧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34 181 8.0 12.0
6 宏峰 4 17 2.0 4.0
7 邬刚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9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背叶根
活性部位
HCV
亚基因复制子
抗病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药材
月刊
1001-4454
44-1286/R
大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967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220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