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热稳定性考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三乙醇胺作为全钒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添加剂对电化学活性和5价钒电解液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乙醇胺对电解液的热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5价钒离子浓度在50℃下保存12 h后仍有1.08 mol/L,高于空白电解液的0.16 mol/L.由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三乙醇胺的加入没有改变钒的成键方式.同时,三乙醇胺对正极电解液的电化学活性和可逆性也有提高,有更高的峰电流和更小的峰电位差,组装的电池前30个循环平均能量效率可达80.4%,高于空白电池的1.4%.
推荐文章
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分布的数值模拟
全钒液流电池
电解液
流道结构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三乙醇胺+哌嗪混合胺液的脱碳性能及配比优选
三乙醇胺
哌嗪
混合胺液
天然气
二氧化碳
吸收
解吸
三乙醇胺在镁合金阳极氧化中的作用
AZ91D镁合金
三乙醇胺
阳极氧化
耐腐蚀性
三乙醇胺对氧化锆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
三乙醇胺
氧化锆
水基浆料
稳定性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乙醇胺对全钒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影响
来源期刊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三乙醇胺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化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21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2985.2013.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素琴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5 3285 33.0 48.0
2 杨帅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4 143 8.0 11.0
3 何震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 23 3.0 4.0
4 何章兴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7 76 4.0 7.0
5 贺尧毅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2 1.0 1.0
6 陈辰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2 1.0 1.0
7 陈文聪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钒液流电池
电解液
添加剂
三乙醇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7-2985
43-1253/N
大16开
湖南省吉首市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046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