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山东省86家奶牛群体改良(DHI)参测牛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及饲养规模对牛只生产性能是否存在影响,同时比较了近年来不同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DHI参测奶牛场以规模化牧场为主,牧场的存栏规模以300~ 600头最多,其次为300头以下、600~ 1000头、1000头以上.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牛场之间在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牧场养殖模式下牛群平均胎次、生奶产量和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小区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牛场生产性能比较显示,日产奶量、校正奶量和305天奶量均以300头以下牛场为最高(P<0.05),乳脂率以1000头以上牛场为最高(P<0.05),乳蛋白率以600 ~ 1000头存栏规模的牛场最高(P<0.05).从近7年校正奶量变化情况看,存栏600 ~ 1000头的奶牛场校正奶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推荐文章
陕西关中地区奶牛生产性能的调查与思考
关中地区
奶牛
生产性能
调查
金山区规模奶牛场养殖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规模奶牛场
养殖现状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
奶牛场
饲养模式
饲养小区
家庭奶牛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养殖模式及存栏规模牛场奶牛生产性能分析
来源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奶牛,养殖模式 养殖规模 奶牛群体改良(DHI)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畜牧兽医·蚕桑水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7,22
页数 4页 分类号 S823.9+1
字数 28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金明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37 255 8.0 13.0
2 李建斌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71 444 11.0 18.0
3 李荣岭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22 51 4.0 6.0
4 赵秀新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8 30 3.0 5.0
5 王兵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2 2 1.0 1.0
6 鲍鹏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5 5 2.0 2.0
7 彭阳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奶牛,养殖模式
养殖规模
奶牛群体改良(DHI)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942
37-1148/S
大16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24-2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8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