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安全缩小防水煤柱,针对淮北矿区煤层普遍上覆巨厚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煤层顶板不稳定情况,淮北刘东煤矿把提高开采上限工作分为防水、防砂两个阶段推进。首先通过研究分析西三采区第四系底部含水层和黏土隔水层等水文地质资料,确定西31000工作面第四系底部含水层为弱富水性,水体采动等级为Ⅱ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开采后的覆岩破坏高度,并与井下实际观测值进行对比,确定西31000工作面采后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为41.3 m;据此提出了安全、合理的防水开采上限高度。安全回采后,成功解放呆滞储量22万t,为下一步进行防砂安全开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文章
巨厚松散强含水层下开采覆岩移动破坏分析
厚松散强含水层
防水煤柱
导水裂高
应力
巨厚型含水层下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巨厚型含水层
上行开采
可行性分析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薄基岩厚松散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区域划定
薄基岩厚松散含水层
安全开采区域
未确知测度
煤层开采对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影响的研究
第四系
含水层
导水裂隙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逐阶段安全提高巨厚松散含水层下煤层开采上限研究
来源期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开采上限 防水煤柱 导水裂缝带 巨厚松散层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3,6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D741
字数 29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986.2013.06.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岳建华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87 2032 27.0 43.0
2 姜志海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8 789 10.0 28.0
3 王虎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5 185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开采上限
防水煤柱
导水裂缝带
巨厚松散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双月刊
1001-1986
61-1155/P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82号
52-1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2285
论文1v1指导